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
1.以下说法正确的是( )。
A.存在主义是十九世纪流行于西方的哲学思潮
B.玛雅文化以南美洲的秘鲁为中心
C.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
D.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
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语句表达
2.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相似的经验知识曾产生了相似的理论洞察力,比如亚里士多德和《墨经》对杠杆原理的认识。但是,古希腊的初始力学理论很快发展成理论知识的综合体,而中国墨家的力学传统在战国之后就中断了。不擅长观察、认识物体运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,这是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一个明显的“软肋”。相比之下,中国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建树更加突出。这段文字意在说明( )。
A.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
B.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断的原因
C.古代中国对于力学最初的研究不逊于古希腊
D.力学理论的不完备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弱点
第三部分 数学运算
3.某工厂要生产A、B、C三种零件,已知每名工人每小时可分别生产A零件6个,生产B零件8个,生产C零件14个,现离出厂时间还有3小时,欲要达到出厂时三种各一个配套组装的要求,且没有零件剩余,则生产三种零件至少要分配多少名工人?( )
A.48
B.56
C.61
D.72
第四部分 定义判断
4.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,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。这种作用是种间关系的一部分,是生存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,种内关系也有此现象。根据上述定义,下列选项不属于他感作用的是( )。
A.菊科植物是多年生灌木,叶子能分泌一种笨甲醛物质,对相邻的番茄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
B.沙漠上的一些植物在遇缺水胁迫时便产生自毒现象,从而利用有限的水分,避耐干旱,保持该物种的生存和繁衍
C.一群蚱蜢中的各个个体取食同样的食物,虽然互不干扰,但每一个个体都对其他个体的取食造成负面影响
D.黑核桃树的树皮和果实含有氢化核桃酮,这种物质被雨水冲洗到土中,被氧化成核桃酮,并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,故黑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
第五部分 图形推理
5.
参考答案及解析
1.答案: D
【解析】: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,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,在20世纪初获得发展,二战后约1945~1955年成为西方思想界的主流学说,A项错误;玛雅文化主要分布在中美洲一带,包括今天的墨西哥东南、尤卡坦半岛、伯利兹、危地马拉、洪都拉斯等地区,B项错误;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,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广泛应用,C项错误;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,先进的科学理论、深厚的文化底蕴,给法国启蒙思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,从而使法国成为欧洲思想最活跃、创作力最丰富的地方,故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在法国,D项正确。综上,故正确答案为D。
2.答案: A
【解析】:据提问“意在”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。材料先通过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对力学理论的认识和发展的对比,指出中国古代科学不擅长观察认识并形成系统的理论,这是古代科学的“软肋”。然后又说中国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很突出。可以看出,作者是本着客观的态度,从正反两面讲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的。A项正确。BCD项表述的都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。故正确答案为A。
3.答案: C
【解析】:达到出厂时三种各一个配套组装的要求,即出厂时三种零件的数量应相同,设生产三种零件至少各分配了x、y、z名工人,则3×6x=3×8y=3×14z,即三种零件每小时生产的数量应是6、8、14的公倍数,题目要求“至少”,则该数应是6、8、14的最小公倍数,即为168。由此可知生产三种零件至少各分配了28、21、12名工人,则分配生产三种零件的工人至少有28+21+12=61(人)。答案为C。
4.答案: C
【解析】:他感作用的主体是植物,C项中的主体蚱蜢是动物,不符合定义。
5.答案: C
【解析】:每一横行中每个图形的下半部分不变,上半部分中重复的小图形的个数成等差数列递减。第一行三角形个数依次为5,3,1;第二行圆的个数为3,2,1;第三行海鸥的个数为6,3,0。故正确答案为C。